海龟是海洋旗舰物种、伞护物种和国家I级重点保护物种,在生物进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对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海域有五种海龟分布,绿海龟(Chelonia mydas)数量占比87%,且是唯一在我国产卵的海龟物种。
1. 发现西沙绿海龟为独立的地理种群,具有独特的保护价值
发现西沙群岛的绿海龟种群具有独特的基因构成,是一个独立的地理种群,对提升中国海龟种群的保护地位,加强海龟栖息地的保护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卫星追踪放归海龟的迁徙路径,发现南海地区是我国绿海龟种群的重要栖息地,为建立海龟保护区和海洋国家公园提供科技支撑,展现我国在南海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2. 揭示绿海龟受产卵场污染、过度利用等因素威胁
查明西沙群岛绿海龟产卵场重金属和微塑料污染的危害程度,及对海龟孵化的直接影响;发现西沙群岛塑料污染主要来自南海周边国家,说明海洋保护需要建立跨国联合管理机制;揭示海南岛海龟历史产卵场和西沙群岛海龟产卵场的污染现状,为后期开展产卵场修复,促进海龟重返海南提供重要依据。这些发现为绿海龟栖息地的科学管理和污染防治提供指导。发现南海地区绿海龟种群性比偏雌,受气温升高影响显著(海龟的性别是受温度控制的),揭示应对气候变暖对绿海龟保护的重要意义。
揭示我国海洋馆、水族馆对海龟大量需求加剧非法贸易的问题,推动政府部门加强对公共展览场所及珍稀濒危海洋物种利用的管控,全面禁止海龟制品的非法贸易,促进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制定与调整。开发了一套基于线粒体和微卫星基因分子标记的检测体系,能快速判断海龟的亲子关系,揭示海龟的出生地来源。对管控非法养殖、打击非法贸易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