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鳖物种由于行为隐秘,野外研究难度,多数龟鳖物种的分类和地理分布长期混乱不清。且由于它们相似度高,鉴定难度大,缺乏专业人才及鉴定工具,给保护执法和管理带来极大难度,亟需创新思路与方法,编著鉴定手册,加大培训力度,提升保护能力与成效。


1.发现龟类新、新亚种国内新记录

发现眼斑水龟属一新种海南四眼斑水龟(Sacalia insulensis),使海南岛分布的四眼斑水龟独立出来,解决了该物种80多年来与国内外同名的物种是否为同一物种的学术争端。

发现自然杂交种肇庆四眼斑水龟(S. quadriocellata × bealei),是龟类自然杂交种在中国的首次发现,将眼斑水龟属划分为7个进化显著单元,丰富了眼斑水龟属的物种和亚种水平多样性,提升了其保护的独特性。


图 四眼斑水龟、海南四眼斑水龟、肇庆四眼斑水龟和眼斑水龟的头部形态差异

明确珠江南北两侧的黄喉拟水龟分属于两个独立物种,其中北侧为黄喉拟水龟(Mauremys mutica),南侧实际为越南拟水龟(M. annamensis)的一个新亚种,也是越南拟水龟在我国的新记录,并解决了180年以来错误地把珠江南北的两种拟水龟当做同一物种,相互混养及增殖放流,从而造成基因污染的问题。

图 黄喉拟水龟与越南拟水龟的形态差异


2.否定6个无效的龟类物种

综合分子生物学手段和形态比对研究,已否定琼崖闭壳龟Cuora serrata、艾氏拟水龟Mauremys iversoni、拟眼斑水龟Sacalia pseudocellata 、费氏花龟Ocadia philippeni、腊戍拟水龟Mauremys pritchardi缺颌花龟Ocadia glyphistoma等6个无效的龟类物种。导致这种杂交的主要原因是养殖场的基因污染。这些研究工作得到Nature的特别报道。


3.以形象检索的创新技术编著龟鳖鉴定手册,在120个国家被广泛应用

龟鳖类非法贸易是世界范围内各野生动物类群中最严重的,其执法鉴定是世界普遍存在的难题。运用本中心创建的形象检索法编著了龟鳖鉴定手册中英文版,包含了我国本土及来自世界各地的126个龟鳖物种,涵盖了世界范围常见贸易的大多数物种,使非专业人士能够快速准确地鉴定物种,已在120个国家被广泛用作执法鉴定、培训及保护教材。自2013年出版至今,该书电子版被CITES(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网站、WWF(世界自然基金会),WCS(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及希腊、墨西哥等30多个国家CITES管理办公室挂在其官方网站,被免费下载过百万册,并被翻译成孟加拉语等,在其全国执法培训、保护区管理中使用。


 

图 中国贸易龟类检索图鉴及其形象检索法(中文修订版 2011;英文版 2013)


4. 厘清地龟在全球的分布

       对地龟(Geoemyda spengleri)的分布范围、生境选择和生存现状展开详细的调查与研究,厘清地龟在世界范围内的野外分布,解决了学术界关于其分布范围的长期争端。地龟在全球分布范围总面积为22万Km2,越南中部、印度尼西亚群岛、菲律宾群岛、中国安徽省等为错误地理分布信息,来自老挝的地龟种群分布范围比前人研究更广,中国的云南、湖南、江西和贵州相邻接的地区以及越南的广南省是否存在野生地龟种群还需进一步研究。地龟分布的海拔范围在530-1548m之间,海拔分布具有明显的纬度梯度。生境破碎化使得地龟的纬度迁移受到阻碍,随着全球持续变暖,分布于高山高海拔的地龟种群可能无法迁移到更高的地方寻找适宜生境,生存危机进一步加剧。


地龟全球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