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历
2023.3-至今,海南师范大学教授,三沙海龟生态学海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
2022.7-2023.08,海南师范大学教授,热带岛屿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2011.1-2022.12,海南师范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
1999.12-2013.7,历任生物系主任,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海南省生态学学科责任教授,海南省生物多样性科技馆馆长
1995.7-至今,海南师范大学生物系任教
1992.9-1995.7,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读博士研究生,获生态学博士学位
1989.9-1992.7,新疆大学生物系,读硕士研究生,获动物学硕士学位
1986.9-1989.8,新疆米泉县第一中学,任中教二级教师
1982.9-1986.7,新疆大学生物系就本科,获生物学学士学位
专业及工作
主要从事动物学、生态学与保护生物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专注于爬行动物龟鳖类的生态、分类、保护研究,野生动物保护理念、法律政策、执法管理、体制机制等生态文明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研究。在Science、Nature等期刊发表论文260余篇,出版著作和教材20余部,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教育部、农业部和国际合作等国内外科研项目40余项。
开创了我国龟类生态学研究与保护的先河。制定了《中国龟类保护行动计划》,推动中国龟鳖类保护研究、人才培养、执法管理、能力建设的整体进步。将中国所有龟鳖物种纳入国际野生动植物贸易公约(CITES)保护的法律之下,有效阻止非法进出口贸易。参与和推动新的《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修订,加强了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力度。积极推进将中国绝大部分龟鳖类纳入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名录,提升保护等级,促进依法保护。揭示保护区管理不力甚至存在监守自盗的问题,促进保护管理成效的改善。纠正中国传统文化对龟鳖类营养价值的错误认识,从文化和消费习惯上以破除迷信和陈规陋习,促进对包括龟鳖类在内的野生动物的保护。用形象检索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编著了《中国贸易龟类检索图鉴》中文版,在国内网站免费下载量超过100万册。英文版《Identification Manual for Turtle Conservation in China》,国外120个国家使用,30个国外CITES官方网站免费下载,并被翻译成孟加拉语等不同语种的版本。在国际龟鳖类执法鉴定、保护管理、业务培训和科学普及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为中国海关、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局及全国各省市进行免费的物种鉴定400多次,开展培训、讲座170多场,对打击非法贸易、提高执法能力和保护意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创建了海南生物多样性博物馆,填补了海南省自然博物馆的空白,免费向公众开放23年,接待社会各界参观者80余万人次。创建了专门从事龟鳖类保护研究团队,该团队指导学生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大学生“挑战杯”累进创新银奖、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奖、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等11项国家级奖励和荣誉。该团队近十年论文数量、质量和影响力在国际龟鳖领域排名第一。
奖励及荣誉
2019年,第十四届Behler龟类保护终生成就奖(美国)
2003年,世界龟类研究与保护SOPTOM国际奖(法国)
2023年,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示范性劳模和职工创新工作室,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
全国委员会
2022年,海南省工人先锋号,海南省总工会
2022年,海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海南省教育厅
2019年,海龟勇士奖,野生救援WildAid
2019年,海南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海南省总工会
2018年,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突出贡献奖,农业农村部,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
2013年,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2012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2012年,海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海南省教育厅
2009年,海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海南省教育厅
2010年,海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海南省人民政府
200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华全国总工会
2005年,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01年,全国师德先进个人,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
2000年,海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海南省人民政府
2000年,海南省劳动模范,海南省人民政府
1999年,海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海南省人民政府
社会兼职
兼(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委员,农业农村部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山东省等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动物学会及全国两栖爬行动物学分会常务理事,海南省动物学会理事长,Asian Herpetological Research 等期刊的编委。